RIC®套柱在过去的二十年中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光纤市场的快速增长。它已成为单模光纤包层部分的行业标准,并且已经使用该产品生产了大约10亿公里的光纤。
RIC工艺提供了一种多功能、高产量且成本效益高的制造单模光纤的方式。
多功能性:
RIC套柱可以与其他功能组件(如掺氟管和不同类型尺寸的芯棒)相结合,制造出不同类型的光纤,包括G.657.A2或G.657.B3等弯曲不敏感光纤。理想的情况是,在光纤拉制工厂将这些组件(芯棒、掺氟管和RIC套柱)组装好,并直接拉制成最终纤维,无需进行额外的塌缩步骤。
高产量:
RIC套柱单根超过200公斤,可以拉制超过7000多公里的光纤,是世界上最大的光纤预制棒包层材料之一。通过充分利用这种尺寸经济效应,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相对处理时间,并提高机器的生产效率。
成本效益:
通过RIC工艺,所有的组件(芯棒、掺氟管、RIC套柱)都是通过“干法”工艺制造的,高温下不会暴露在富含氢氧的环境中。这样,芯棒外层的氢氧吸收可以忽略不计。相比于其他技术,例如soot-on-core-rod,RIC工艺使得芯棒的设计中可以使用更少的包层材料。因此,在最终的光纤中,更昂贵的芯棒的比例可以非常低(低于5%),而无需担心OH引起的衰减。
除了降低光纤原材料玻璃的成本,这还显著提高了芯棒设备的生产效率(每千克芯棒可以生产更多的光纤公里数)。
光纤性能/产量:
RIC套柱由高纯度合成石英制成。我们使用质谱仪监测材料的纯度,通常不会发现超过ppb检测限的微量元素。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对光纤拉制过程的不利影响。此外,RIC套柱的加工表面具备无与伦比的几何精度,其他高产量包层技术无法与之媲美。因此,RIC套柱客户可以获得生产光纤时超高的几何精度。
常见的套柱尺寸
RIC® 套柱 | |
外径(OD) | 可提供200毫米,230毫米的尺寸,根据需求还可提供小直径。 |
最大外径-最小外径 | ≤ 0.6 mm |
内径(ID)公差 | +/- 0.5 mm |
长度 | 3,000 mm |
椭圆度 | ≤ 0.1 mm |
偏壁度 | ≤ 1 mm |
弯曲度 | ≤ 0.5 mm/m |
RIC®(Rod In Cylinder)工艺是用于制造单模光纤的大规模生产工艺。自2002年由贺利氏公司开发以来,该工艺重新塑造了生产效率,为光纤生产的大规模增长铺平了道路。
在2002年之前,用于光纤生产的预制棒长期以来一直采用了芯棒外包层(也称为套管)的方式。
随着时间推移,套管的尺寸不断增大,已接近有效的管材制造工艺的限度。2002年,贺利氏提供了精确加工的纯石英包层套柱作为一种更大的套管产品。当时,RIC套柱的外径为150毫米,使单根产量增加了将近5倍。此后,贺利氏公司逐步增加RIC®套柱的外径,如今已经达到了200毫米和230毫米。这种尺寸扩大后的产品使单根可生产的光纤量增加,RIC 200为7000公里,RIC 230为10000公里。更重要的是,与此同时,以每台机器每小时的光纤公里数衡量,每批所需的芯棒尺寸几乎没有增长,这大大提高了芯棒生产厂家的生产效率。
在线RIC®工艺
将芯棒插入RIC套柱的中心孔中(如果是为了实现沟道辅助光纤设计,可以选择插入掺氟管)。然后将该组件送至拉丝塔。光纤拉丝炉将玻璃加热到熔化状态,将真空施加在RIC套柱和芯棒之间的空隙中,然后直接将组件拉制成最终的光纤。
离线RIC®工艺
如果光纤拉丝厂商有预制棒尺寸等方面的限制,贺利氏可以提供类似工艺的替代方案。贺利氏组装所有部件,将其塌缩成一个整体光学预制棒,提供给客户直接拉制光纤。该离线工艺生产的预制棒尺寸(外径和长度)非常灵活,客户可以根据其设施需求进行优化定制。